• 客服QQ:客服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位置: 新闻公告 行业新闻 招工难到底难在哪儿?
2011-03-03 16:58

招工难到底难在哪儿?

依万工作服/工装网      网址:www.eastwonder.com      来源:互联网

    近期,用工问题在业界热议,“难”与“不难”众说纷纭。当下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到底如何,企业缺工程度有多严重,“难”与“不难”背后的原因何在?本报记者为此展开抽样调查,对部分企业劳动力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用工紧张和用工成本上涨是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招和留的双重考虑
    在工种相同的情况下,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企业开出的薪水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但流动性也相对较大。珠三角一带服装企业给车版工开出的月薪普遍高于2000元,熟练技工的工资高达四五千元。记者向广州一家小型民营服装企业询问用工情况时,企业负责人称样衣工月收入大约在2000~4000元之间,按计件方式结算。谈到其他待遇时,他表示这种高薪工人只是临时使用,4月份就不需要了,所以不提供保险和住宿等。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企业招工只是为了应付眼下的急单或大单,赚取眼前利润,并没有长期留人的打算,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用工价格。
    在产业集聚地,这样的小型企业普遍采用类似的用工方式,接到订单后,高价招聘熟练工,订单完成后便一拍两散。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逃避了应尽义务;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做法往往难以保证工人的操作水平,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但是从企业角度看,受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快速上涨、利润却极为有限,缺乏固定的订单和维持长期发展的资金,招而不留实属无奈之举。
    湖北襄阳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企业工人没有饱和,但今年招工情况好于往年。企业为固定工人上缴五险一金,提供工作餐和住宿,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现在,企业的挡车工月收入大约1600元,熟练工的月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2010年平均工资比2009年上浮了十几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的平均工资将继续上浮10%以上。企业目前的苦恼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以传递到终端,企业利润不断受到挤压,“说起来十几亿元的年产值,扣除各种成本,实际利润不过几千万元,能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极为有限”。
    这样的大型企业生产条件较好,设备较先进,一些工人把这里当成了培训处,技术熟练以后就到沿海发达地区去赚取高工资。所以,尽管企业已经为工人提供了不少福利待遇,还是要绞尽脑汁留人。山东德州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在1300元左右,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达到9.2%。为了留人,公司几乎做到了无微不至。在工作方面,大力树立各类标兵、先进人物;冠名表彰两项职工创新成果,每人一次性发给2000元奖金;评选“十大杰出青年”。在生活方面,坚持每年为在职及退休职工免费进行体检,帮助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完善餐厅和宿舍的娱乐设施,为运转班职工每人每月发放就餐补贴50元;高温高湿季节为一线员工发放雪糕和绿豆汤;职工免费带薪到北戴河休养……2010年,公司工人收入较上年增长超过20%,可用工依然紧张。
    赚取眼前利润还是保持可持续发展,既是企业面对的选择,也是工人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得与失之间的心理平衡
    在受访企业中,河南新野某大型纺织企业的用工情况最为乐观——在岗工人比重占所需工人的90%。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情况下,公司的普通细纱挡车工月薪在一千五六百元左右,这个价钱在当地能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却仍然缺乏吸引力。前不久,富士康公司在河南大量招工的举动对附近纺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受行业利润所限,当地纺织企业也只能干瞪眼,很难拿出能与之匹敌的待遇。
    有着多年历史的河北某纺织企业用工情况比较紧张,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即便是企业内部同一工种,收入差别也不小。受效益影响,在企业的众多分工中,硬件设施较好的新工厂工人收入比设施较差的老厂工人略高。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用工紧张问题,企业对工资计算方式不断细分。目前,该企业正在试行不同时段不同价格等方式,提高中班和夜班工人的收入水平。同工种工人的月收入从900元到2000多元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能者多劳多得。
    说起招工问题,企业负责人给记者上了一堂“地理课”。受地域限制,河北一带的纺织企业既享受不到东部地区的优惠待遇,又享受不到中部地区的优惠待遇,就像在夹缝中生存。同时,由于地处省会城市,城中村的改造使得周边农民一家拥有好几套住房,当上了房东,没几个人愿意为了一千多元的收入辛苦工作。连最有可能的周边农民都难以招到,就别提其他省份的农民工了。现在,这家企业一边将厂房迁到农村地带,一边实验性地改革工资体系,继续在夹缝中寻找生存之路,在辛苦生存中谋划发展策略。
    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安徽安庆地区某知名纺织企业目前的用工饱和度维持在85%左右,春节前后和农忙时节缺工一直是企业的苦恼。多年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摸透了规律,针对工人流动性强的时节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补贴和福利待遇,却还是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难题。所幸,招工问题年年有,对策却是日新月异,企业在摸爬滚打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对策略。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对于致力于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他们不能像小企业那样灵活变化,为眼前利润设置高额工资,只能谋求细水长流。但是,不少农民工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趁年轻赚些钱。为了学技术,他们需要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工作,却没有留下的打算。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固定的有经验的工人,却难以满足农民工迅速致富的愿望。小企业不能提供完善的保险和技术培训,没有人才发展空间,若要发展必然要向大中型企业的薪酬体系学习。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客观条件和心理诉求间存在着现实差距。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矛盾的解决之道,则需要社会多方的努力探索。